春节假期,服务需求激增,众多职业应运而生,成为热议焦点。
据最新报道,春节期间,上门喂养等宠物托管服务需求旺盛,有从业者预估8天即可赚取近万元;古都西安游客络绎不绝,纷纷“穿汉服、逛古城”,各类演出、文旅活动火爆,化妆师供不应求,有人一天收入高达500元至1000元;制作AI红包封面,也成为部分年轻人的“新副业”……
宠托师池女士接到的上门喂养订单。
显而易见,无论是作为主业还是副业,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格局正日益多元化,春节假期更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。其中,宠物托管师等新兴职业的兴起,以及化妆师等传统职业在汉服文旅体验项目带动下的焕发新活力,都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推动。
职业话题始终备受关注。职业不仅是个人分工和身份的象征,更折射出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的发展,同时也是社会观念的映射。人们通过职业变迁分析产业变化,洞察市场趋势,从中寻找机会,调整个人规划。
职业的多元化,或“新”“旧”职业的更替,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反映,也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推动。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熟,分工必然发生变化。例如,宠托师这一职业正是宠物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。据行业机构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,同比增长25.2%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14亿元。随之而来的是宠物训练师、宠物营养师、宠物美容师等新岗位的涌现。
可见,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,社会分工日益细化,新需求催生了新岗位的产生和延展。当商业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平,人们的需求得以高效满足,进而激发更深层次、隐性的需求。当现有职业和岗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,市场自然会推动现有模式精细化或再发展,这一过程也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例如,在宠物寄养服务出现之前,养宠人士可能只能将宠物托给朋友照顾;而在宠物服务不断完善后,不想将宠物寄养到陌生地方的人可以选择更精细化的上门服务。需求和服务得到满足,交易促成,也进一步推动了宠物经济的发展。
然而,也要意识到,一些服务仍处于零碎、不成规模的状态。但只要满足正当市场需求,就应当得到尊重。正如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,也是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兴的。
行业的发展和细化拓宽了就业的方向和渠道,增加了就业机会,但同时也需要市场和时间来调控和验证。市场的微小变化或许就能让从业者的职业优势放大或减少。职业分化是多元的,也是不断变化的,这其中蕴藏着机会,也引领着未来。
之后何种职业会消失,哪些又会被争抢,是需要每个选择者不断考量的,也是未必能在短时间有答案的。而社会能做的,就是让每个从业者正向的梦想和选择,都能有更多可能。
网站展示的宠物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
如有侵权、错误信息,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!微信/MOB:
© 2025 金友宠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