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宠物商超的货架前,你精心挑选,斥巨资购入的猫粮和猫罐头,却未能赢得猫主子的青睐。而那些优质狗粮和高价辅食,尽管每顿都被一扫而光,狗子却依然对垃圾桶里的剩菜残羹垂涎三尺。
同样是“毛孩子”,为何一个对食物挑剔至极,另一个却对美食如饥似渴?
实际上,猫狗对食物的判断,源于它们独特的味觉感知,这包括酸、甜、苦、咸及鲜味。
甜味暗示食物富含能量,鲜味则表明食物富含氨基酸,咸味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,而苦味和酸味则警示食物可能有毒或已变质。
凭借食物的味道,猫狗能准确识别所需营养和需避免的有害物质。
然而,由于生理差异,猫狗对味道的感知和敏感度各异,这也是它们面对食物时表现不同的关键。
美国的一项研究揭示,猫咪体内的甜味侦测基因基本处于损坏状态,导致它们丧失了品尝甜味的感官系统。因此,那些在人类眼中美味诱人的甜食,对猫咪来说,毫无吸引力。
猫咪不仅对甜味不感兴趣,它们对苦味也异常敏感。
猫咪体内拥有多达十二种苦味受体,帮助它们规避有害食物,防止食物中毒。这使得它们能精确辨别食物中的苦味,并坚决避开。
猫咪和狗狗不仅在味觉感知上存在差异,它们的消化基因也有所不同。这一切,都源于数千万年前猫狗之间的一场“种族激战”。
在远古时期,猫狗的野生祖先都是肉食动物。猫科动物的生存能力远超犬科动物,导致物种间的优胜劣汰。
两千万年前,猫科动物从亚洲大量涌入北美,导致犬科动物数量急剧下降。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上的化石分析显示,两千万年前,北美地区拥有30多种犬类物种,而如今仅剩九种。
在激烈的物种竞争中,猫科动物因捕食能力更强,得以保持主食肉类的特性。而犬科动物作为被淘汰的物种,为了生存,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。
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,狗狗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淀粉酶基因,这使得它们能够接受以淀粉为主食,并依靠消化系统将之合成为自己体内所需的物质。
在农业革命初期,在日益普遍的人类定居点附近的垃圾堆中捡食不仅催化了狗的驯化,也使得狗可以吃更多的杂食。
而猫咪在进化过程中早早就失去了编码几种关键酶的基因,例如维生素A、前列腺素、氨基酸、牛磺酸等。这些狗狗能够从杂食中合成并获取的物质,猫主子们却只能挑剔地从纯正的肉类中获得。
因此,市面上售卖的猫粮,大多以动物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要配料,而狗粮就包含肉类、谷物、蔬菜等多种杂食。
下一次,你再见到对食物一脸傲娇的猫咪,或是钻进垃圾桶里抢食的狗狗,别急着骂它们不懂事。要知道,这其中蕴藏着千百万年基因进化的威力,可不是一时就能改过来的。
网站展示的宠物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
如有侵权、错误信息,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!微信/MOB:
© 2025 金友宠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