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8日讯,一场突如其来的“水母盛宴”在厦门十里长堤海面上演,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。一篇关于“陈嘉庚水母”的推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,引发了厦门网友的热议。
网友“辉”在推文中激动地描述:“昨日游泳时,惊见十里长堤海面布满白色小水母,数量之多令人惊叹,经网络查询,疑似‘陈嘉庚水母’。”他还附上了一段视频,视频中,水母群在船舶间游弋,场面蔚为壮观。
导报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这位网友邱先生。他表示,自己常年在附近水域游泳,26日下午意外发现了这片“水母群”。邱先生回忆道:“往年也有发现,但数量远不及此次。”他还描述了水母的特征:“伞状上布满麻点,足也比较短。”经过一番查询,他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“陈嘉庚水母”。
那么,这究竟是不是“陈嘉庚水母”呢?导报记者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陈楠处得到了确认。陈楠表示,他们团队在昨天中午接到消息后,第一时间赶到事发海域,确认了就是“陈嘉庚水母”。
为何这个季节会出现“陈嘉庚水母”呢?陈楠解释道:“去年同一时期,我们团队也在该水域发现了‘陈嘉庚水母’,观察周期在20至40天左右。”他还透露,这些水母原本是固着在水底的水螅体,变成水母体后,会随着海流在整个海域漂浮。
这种水母的毒性如何?陈楠表示:“毒性不高,但仍建议大家不要触碰,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对水母毒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。”邱先生也表示,他的泳友中有人被水母蜇伤,整片皮肤都红肿起来。
科普
陈嘉庚水母
据媒体报道,1924年,在厦门大学工作的美籍教授S.f.Light,在厦门海区发现了一个水母新种,后为纪念陈嘉庚先生,将其命名为“陈嘉庚水母”。
陈嘉庚水母,半球形的伞部直径40mm至120mm,有着光滑的外伞表面,伞盖上密布着红褐色的斑点,具有8条口腕,长度为伞径的2/3,末段有一条长的鞭状附属物。陈嘉庚水母属于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,我们日常吃的海蜇也是这一类水母。
网站展示的宠物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
如有侵权、错误信息,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!微信/MOB:
© 2025 金友宠物